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日商品房认购1套(间),成交2套(间),住宅成交1套,成交金额****万元.商业用房成交0间,成交金额****万元.办公用房成交0间,成交金额****万元.车库、储藏室成交1间,成交金额****万元.(办公用房、车库、储藏室均归为其他)。成交3套以下不显示成交金额,数据每5分钟刷新一次。
五部委:城镇建设用地2018年实行人地挂钩
浏览次数:2506作者:池州市房地产管理处   发布时间:2016-10-11

   近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

  国家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10日在《实施意见》发布会上表示,要建立进城落户人口与建设用地供应更加紧密的挂钩机制,实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到2018年,要基本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到2010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挂钩机制政策体系,区域和城乡用地结构布局更加优化,为如期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提供用地保障。

  “建立人地挂钩机制,既是确保对新型城镇化的用地保障,也是对土地城镇化的制约,可以起到‘一石两鸟’作用。”周建春说。

  周建春介绍,《实施意见》主要措施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条即为“实行差别化的用地标准”。

  《实施意见》提出,综合考虑城镇容纳空间等因素,现状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的城镇,对于进城落户人口,按人均100平方米标准安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现状人均水平在100-150平方米之间的城镇,按照人均80平方米标准安排;现状人均水平超过150平方米的城镇,按照人均50平方米标准安排。超大和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因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安排新增建设用地。

  针对进城落户人口人均用地标准的问题,周建春给出了解释。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据此,《实施意见》提出现状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的,进城落户人口按人均100平方米安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现状人均水平超过100平方米的,适当降低标准。同时,综合考虑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非农业转移落户人口和取得居住证的常住非户籍人口用地需求,允许各省份根据实际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幅度控制在10%以内,既给予各地一定的灵活性,又防止地方调整幅度过大、挤占生态用地和耕地。”他说。

  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的另一亮点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即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允许进城落户人员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这无论对中国土地制度管理,还是土地市场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自愿原则”非常重要。对此,周建春表示,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权益”。

  他说,在我国,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如何切实保护进城落户农民的权益,是《实施意见》的重点内容。按照中央要求,要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新闻来源:中国证券网

主办单位: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技术支持:池州市房地产网络信息中心

咨询电话:0566-2310369 0566-2310777   技术支持电话:0566-2310527  

皖公网安备 34170002000020号

 皖ICP备2021012043号-1 今日访问人数:20011